找到相关内容859篇,用时12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万世立量之通轨”还是“一时之用”?

    有时暂住,这便使色心分离,各自独立,与大乘唯识学主张色法念念灭根本对立;正量部又主张心之缘境可以直取,不待另变相分,与大乘唯识学更是大相径庭。[16]  大乘唯识学的本体论主张,法“唯识”,不承认离开识的外境的存在。它把世上的一切现象都归结为第八识即阿赖耶识的变现。唯识学的认识论也可用“唯识无境”来概括。它认为,八识和心所不能认识识外事物,只能认识自己所变现的相分。唯识学为了论证“法唯识”的道理...

    郑伟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9124173790.html
  • 印顺长老著述中的真常唯心论以《大乘起信论讲记》为主

    接近真常唯心论的。」[4][4]像智旭大师的认知,就是把《楞伽经》作为唯识与唯心融会着理解的。所谓「三界唯心,法唯识」,双举唯心与唯识,就是由于这种调和论的结果,在诸经论中,并未见过这种文句。印老便...

    圣严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15774101.html
  • 《心经》的人生智慧

    水火及典故中的虎蛇,事实上都没有,然观想中的人却认为宛然存在。从随人观想而境像显现,唯识者悟到了外境无实,随心所现,因而提出法唯识。观空者破除了外境实有的执著,却难免落入心有境空。那么,这种空还是不...有;别人没有我也得有。欲望使得我们在不停的追求,不断的占有中度过。处在欲望中的人,总是忘记已有的东西,而去追逐未有的东西。俗话说:欲壑难填。一个想发财的人,当他拥有元了,接著就要百万、千万、亿万,...

    济群法师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53375739.html
  • 略论明心见性--元音老人

    生死之由来。如欲断其流者,先须识知源之所在,而后方可塞其源、断其流,逍遥于生死之外。那么芸芸众生在六道内头出头没地轮回不已,究竟何由而起呢?释迦佛用两句简约的话告诉我们:‘三界唯心,法唯识...性,即性即心也。 真觉禅师云:心性虽似有体用理事之分,但考其实际,则非一非异。以从事相说来,妙用随缘,应显类,似有形象,而妙体不动,绝诸对待,离一切相,故非一。但用从体发,用不离体;体能发用,体不...

    元音老人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04776544.html
  • 恒强法师:原始佛教之中道(节选)

    的物质世界。”[5]这没有原始佛教经典的依据,直接就是唯识宗的“法唯识”思想。又文章中所说的“默然不答的中道”,既非是导向出世的知见,亦非...

    恒强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16520276961.html
  • 唐君毅的宗教融合思想

    不存在著相对应的我与非我之确定不变的固定性质。[[35]]唐君毅接著以大乘般若宗的真空妙有二谛观与中论之八不中道思想与唯识论的“法唯识”、“我法皆空”来解释佛教对于破除因果关系的多层洞见,作为佛教...非我的种种概念,实际上并不存在。唐君毅接著以大乘般若宗的真空妙有二谛观与中论之八不中道思想与唯识论的“法唯识”、“我法皆空”来解释佛教对于破除因果关系的多层洞见,并指出完全又无限的上帝作为一切存有者...

    陈振昆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21475777110.html
  • 转识成智,一切从心开始

    大宗派,一种是中观,一种是瑜伽行。中观就是龙树大师的宗派,瑜伽行就是弥勒菩萨开创的宗派。因为它讲法唯识,故叫唯识宗;因为它对内心与外界种种的法相条理细分,又叫法相宗;因为它的祖师在唐朝时常住在西安... 最后总结一下,唯识学里有一首讲五位百法的偈子:   “色法十一心法八,五十一个心所法,二十四种不相应,六个无为成百法。”   唯识学把世界法内内外外分成一百个法,色法有十一个,心法有八个,还有...

    素闻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480778539.html
  • 蔡瑞霖:关于唯识学时间意识的现象学考察

    其心意识的烦琐分析性格而言,小乘部派佛教阿毗达磨论书首开其端,瑜伽行唯识学不过继其余绪,予以大乘化发展而已。即此心意识分析为目标的哲学立场,得总结为「三界唯心,法唯识」(注2)的教证,以心识主体的...

    蔡瑞霖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6582878754.html
  • 丝绸之路上的佛寺古刹巡礼(1)

    19年,译出74部梵文经典。玄奘继承了印度大乘佛教瑜珈学派,根据《成唯识论》开创中国佛教唯识宗(亦称法相宗),其弟子窥基总其大成,在此著书讲学,完成唯识的理论体系,阐明“法唯识”、“心外无法”的宗旨...袁里、笑山《西安香积寺与善导塔》,《文物》,1980年第7期,页77~78。   香积寺塔   位于陕西西安市南郊长安县香积寺侧。建于唐中宗神龙二年(A.D.706)。塔东侧有一座小型砖塔,平面...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5234579232.html
  • 中国佛教传统的现代转换及其意义二题

    学说,构筑自己的哲学体系。他的“以太说”显然受到唯识家“法唯识”思想的影响;他对于认识主体客体的分析,有唯识学相分、见分明显的痕迹;他对于心灵本体的...hellip;…若必待摒除缘,方能修行,则佛法不普,恐千万人中难得一二矣”[4]   欧阳居士根据大乘经典,认为佛陀以出家众住持正法,并非一成不变的教规,仅为权宜施设的方便...

    李向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15524082384.html